成华东区医院江学文主任一针见血的指出:中医抗瘤,不在于直接攻伐,而在于调和阴阳,疏通经络,恢复脏腑功能,从而改变肿瘤生长的“土壤”。
具体而言,比如肿瘤患者往往脾胃虚弱,这会导致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,反而成为滋养肿瘤的“肥料“。
因此中医强调健脾和胃,通过改善消化吸收功能,减少不必要的营养过剩,避免肿瘤“饱食”。
气血瘀滞是肿瘤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,中医运用活血化瘀的方法,促进血液循环,消除局部微循环障碍,减少肿瘤周围血管的形成,限制其获取养分的能力;正如《医林改错》所述:“血受热则煎熬成块”,活血化瘀即是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关键。
痰湿是肿瘤生长的另一重要环境因素,中医通过利湿化痰,可以清除体内多余的液体和代谢废物,减少肿瘤生长所需的湿润环境。江学文主任解析:所以中医常用利水渗湿、健脾化痰之法,达到“治湿即治瘤”的目的。
情志因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长期的精神压力、抑郁焦虑可致气机不畅,气血逆乱,为肿瘤生长提供温床。
江主任说:中医之所以注重心理疏导,原因就在于此,通过调和情志,使人体阴阳平衡,气血和顺,间接减少肿瘤的营养支持。
通过调整患者体内环境,减少肿瘤的营养来源,中医不仅抑制了肿瘤的生长,更重要的是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,并尽可能延长其生存期。